作为锦山准高三文科班的学生,首先我不了解题主的评判标准,所以不作出主观的站队。我不否认二中今年高考的辉煌成就,二中作为百年老校,有其传统和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成绩有目共睹。但锦山作为新兴学校,其教育理念正在成熟期间,未来可期。新兴学校有一定的后手优势,可以较快的融合新的教育理念,并与传统相结合,打造出一番中和的,适合广大学习水平处于中上的学生。例如,锦山现在的理念是“一中的开放包容教学方式和宿管的军事化管理相结合的理念。”这种理念给不太自觉但有充分自主学习力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较为适合成绩中上且自主学习力较强的学生来。

诚然,评论区中单纯比较两校期末平均分得出的谁强谁弱的结论是片面的,因为二中有一定量的定向生和特长生,造成生源的平均水平相对落后于锦山,这也是二中平均分相对低于锦山的重要原因。当然二中的特长生也为二中的辉煌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有几点值得关注,首先以历年期末考文科作例,二中的高分率高于锦山是毋庸置疑的,但综合排名却总是略输一筹,(综合排名是根据高分率,平均分,低分率加权后的排名。)本质上反应出二中内部学生实力悬殊之大,两极分化较为明显。两极分化不利于内部的竞争,尤其对于中等的同学来说由于排名垄断造成动力不足。的确,二中和锦山的比较不应该从平均分入手,但二中的定向和特长招生确实一定程度上造成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的局面。

再看锦山,锦山文科全市100到300名人数集中连片,且大体上分差不大,这意味着每次考试都可以有黑马出现,对于中等同学也有机会纵身一跃成为榜首。所以锦山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增强中等同学的动力和信心。尽管锦山高分的同学较少,且拔尖同学无法像二中前几名一样出类拔萃,可能难以出现领头羊带领中上同学共同学习的情况。尤其是今年二中黄艺凌学姐喜获龙岩市状元,这也体现出二中顶尖人才培养的成功。因此欢迎新生中更多成绩非常顶尖却遗憾未上一中的同学选择锦山,共同为锦山在龙岩市的高分排名中寻找立足之地。

还有关于锦山的师资问题,二中有众多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老师。锦山有一部分师资是一中援助,且多为一中履历丰富的老教师。还有一部分为年轻老师,他们的学历也毫不逊色。在一中老教师的培养下,他们多数在传统经验和自身认识的结合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在某些科目上新老师并不是劣势,反而成为优势。例如英语语文这些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新老师的授课或许别有一番风采。仅数学来看,理科可能需要的是老师更多的经验点拨与思维启发,因此锦山数学老师队伍有林文柱,郭晓峰等老师坐镇指导。所以锦山的老师总体的配置还是合理的。我们承认锦山在老师能力的考察上还存在不足,极个别新老师存在教学脱离实际等问题,但我们从大部分新老师身上看到的是勤能补拙的身影。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发挥空间,或许这也是值得一试的学习方式。此段并非有说明二中师资不好之意,只是笔者与二中老师接触有限,无法具体说明二中老师的优势。但不可否认二中好老师真的很优秀,例如二中语文林老师的作文讲解曾经让我耳目一新。

锦山的管理或许备受争议,但每次都得到较为满意的答复。无可非议,锦山由于现借驻于初中部,一些活动经常收到初中领导老师的管理,偶尔出现形式化,教条化。但锦山下学期将搬入高中部,因此受初中部的管理影响较小,同时高中部领导老师多为开明者,都尽可能的为学生谋利益,满足学生合理化的要求。再者锦山可能在周末上课,走班,走读制度的决策上出现不合理的情况,但经过学生家长的合理反馈,校领导经过家校联动,重新规整了制度,使原来一刀切的制度趋于合理化。锦山一直秉承言论自由,学生发表的意见基本都能被校领导所采纳。最后肯定二中传统的管理方式,因为二中的管理方式也培养不少的人才,同时也期待锦山的新兴管理方式,这些新兴的管理方式需要学弟学妹们的加入和建议。来了锦山,就是锦山的建设者之一!

如果问我后不后悔选择锦山,或许我的回答是有一点,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依旧会选择锦山。或许它没有预期的那么美好,但稍许遗憾让我学会接受自己的选择。在未知中选择,在选择后接受,这是我在锦山所学到的人生信条。回归这题问,没有什么好与坏,只有适合自己实际的选择,并在选择后放下遗憾,两校学生携手为龙岩的高考做出贡献。祝二中节节攀升,再夺佳绩,愿锦山蒸蒸日上,前程似锦。(赞同观点的点赞下哈哈哈毕竟写的好久好久。)

二中23届期末考全市排名第五,锦山排名第二。这不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吗。还有人说二中实验班比一中普通班好的,笑死我了。锦山实验班有全龙岩唯三的正高级的数学老师,之前在龙岩一中教竞赛和实验班的。会比二中差?有脑子的人都看得出来吧?锦山硬件条件也比二中好,也不知道哪个学校厕所脏的要死还经常堵。锦山还有半山腰的小花园,锦山的树都比二中的草多吧?